|
齐国田氏后裔略考
|
作者:田氏网 访问量:17164 添加时间:2007-6-9 23:11:06 |
|
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曾是泱泱东方大国,征服讨伐,会盟诸侯,何等的威风!然而 事过境迁,有着八百年历史的齐国却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,从此改变了曾经不可 一世的齐国王族田氏后裔的命运。齐国王族在春秋时期是姜氏,亦即姜尚的后人,著名 的齐桓公名叫姜小白。春秋后期,姜氏的统治地位逐渐被新兴的田氏所取代,公元前386 年,田和自立为诸侯,并得到周安王的认可,田氏正式取姜氏而代之,仍延用齐国国号, 因此,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主要是指田氏,著名的齐威王名叫田因齐。秦汉及其以后,分 布在各地的田氏后裔频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,并涌现出一批人物,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 们的注意?疾炱牍锸虾笠峒捌浠疃那榭,对于丰富齐文化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。
一
齐国田氏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,陈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,公元前673年,由 于陈国发生内乱,公子完惧祸投奔齐国,齐桓公任命完为工正,这是陈(田)氏立足齐 国的开始。关于田氏姓氏的来历,一说古代“陈”与“田”音近,一说公子完奔齐食采 邑于田,一说公子完奔齐,不欲称本国故号,故而姓田。齐国被秦国破灭后,鉴于田氏 在齐地仍具有强大的地方势力,秦、西汉政府历来对包括田氏后裔在内的关东强族采取 迁徙的措施,以图从根本上瓦解和消除关东强族对关中政权的威胁。秦初,为打破六国 旧有的势力,秦拆除六国故地的长城、壁垒,收缴兵器,修筑直通道路,既而“徙天下 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”(《史记•秦始皇本纪》),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田氏,从此齐国 田氏后裔的聚集地不仅限于齐地,关中等地成了他们新的并且是主要的活动地域。汉高 祖刘邦亲自参加并领导了灭秦的农民战争,对在秦灭亡过程中齐国田氏后裔所表现出来 的强大的地方势力是非常清楚的。楚汉战争期间,郦食其就曾告诉刘邦:“今田广据千里 之齐,田间将二十万之众,军于历下,诸田宗强,负海阻河济,南近楚,人多变诈,足 下虽遣数十万师,未可以岁月破也!(《史记•郦生陆贾列传》)而此时,刘邦的谋士齐 人娄(刘)敬也提议“徙齐诸田、楚昭、屈、景、燕、赵、韩、魏后,及豪右名家居关 中。无事,可以备胡;诸侯有变,亦足率以东伐。此强本弱末之术也!(《史记•刘敬 传》)此谋一出,正合刘邦的心思。于是,汉高祖九年,“徙齐、楚大族昭氏、屈氏、景 氏、怀氏、田氏五姓关中,与利田宅”(《汉书•高帝纪第一》)!扒ㄈ氲娜丝谝云牍 田氏为最多”(葛剑雄:《简明中国移民史》)自汉高祖始,经汉武帝、汉宣帝至汉成帝的 二百年间,西汉政府前后6次大规模地将关东强族豪杰迁徙于关中。经过数百年的多次 迁徙,齐国田氏的后裔们源源不断地来到关中及流亡到其它地区,以致原本主要在齐地 的田氏后裔分布到当时全国各地,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和了解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自然带 来很大的困难。就史书的记载情况来看,秦汉及以后,田氏后裔的分布区域主要在齐地、 关中、中原和江东,除此而外,由于各种原因田氏后裔还迁居到赵、郑等地区。从秦汉 及其以后的历史来看,关中、江东和中原的田氏后裔为史书所立传和记载人物最多、影 响也最大。本文考察齐国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,从时间上来讲主要集中在秦和两汉,对 于魏晋以后田氏后裔的情况只作简单提示。因秦汉与齐国灭亡时间较接近,田氏后裔与 齐地从血缘和文化上尚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。魏晋以后,田氏后裔早已融人所在地域, 如果说他们与齐国田氏后裔还有什么联系的话,那么这种联系也只能是一种抽象意义上 的联系了。
二
齐地是田氏后裔的原居地,也是田氏族姓的大本营。秦灭齐后,将一部分田氏豪杰 迁往关中,虽然如此,齐地的田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地方势力,他们视秦为敌,亡秦之 心不死,伺机东山再起。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,六 国旧贵族乘势而起,齐地的田氏则一马当先。率先称齐王的是狄(今山东高青县一带)人 田儋。当陈胜派大将周市东定齐地时,田儋杀死狄县令,召集当地豪吏子弟说:“诸侯皆 反秦自立,齐,古之建国;儋,田氏,当王!(《汉书•田儋传》)于是田儋自立为王, 攻击周市,很快占领了原有的齐国故地。公元前208年,田儋被秦将章邯所杀,儋堂弟 田荣率残兵逃到东阿。齐人听说田儋已死,于是重立故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齐王,。田角 为相,田间为将,以抗击各路诸侯。逃至东阿的田荣与项羽的楚军达成联合,击败章邯, 田荣便与田假争夺齐王的名号。田假抵挡不住田荣的进攻,逃到项羽处躲避起来。田荣 便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,自己为相,荣弟田横为将,重新统治齐地。由于田假躲在项 羽处,田荣与项羽反目成仇。齐将田都投靠项羽。秦亡后,项羽分封,自立为西楚霸王, 分立十八个诸侯王,在齐地立三王,田市更为胶东王,田都为齐王,故齐王田建之孙田 安为济北王。田荣对此极为不满,起兵赶走田都,攻杀田市、田安,自立为齐王。项羽 闻此消息,挥师北上,田荣兵败被杀。田荣弟田横重新收拾人马,在城阳(今山东莒 县)起兵反攻项羽。恰在此时,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,项羽无暇顾齐,释齐而归,于是 田横收复了齐地,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,自立为相。后来田广被刘邦汉军俘获,田横 便自立为齐王,与刘邦对抗。不久,刘邦统一天下,田横畏惧,率徒属500余人逃到海 中的小岛(今田横岛)。刘邦深知田横兄弟在齐地的潜在势力,田横一日不死,刘邦一日 不安,于是派使者持赦令召田横,并发话:“(田)横来,大者王,小者乃侯耳;不来, 且发兵加诛!(《汉书•田儋附田横传》)此时的田横已深知自己的处境,便只率随从二 人前往,比及洛阳附近,田横自杀,不久,二随从也自杀殉横,刘邦闻之曰:“‘嗟乎, 有以!起布衣,兄弟三人更王,岂非贤哉!’为之流涕……以王者之礼葬横!(同上)对 留在海岛上的500余人,刘邦也放心不下,再派人前去招安,当岛上的500余人听到田 横的死讯后,以集体自杀来殉祭田横,这一冲天壮举历来为后人所感慨和敬佩,刘邦 “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!(同上)秦末田氏后裔的复辟势力至此结束。秦汉之际, 田氏后裔中先后有田儋、田市、田荣、田广、田横、田假、田都、田安等8人称齐王,在 齐地为王十余年,足以见田氏后裔在齐地的势力!
据《后汉书》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所记,田安曾被项羽封为济北王,刘邦建汉,田 安失国,因其当过齐王,齐人称其家族为“王家”,因此以“王”为氏,如青州王氏,陈 留(今河南开封一带)王氏等均出自田安,而在这些田氏后裔的王氏中最有名的当属东 平陵(今山东济南附近)王氏,即王莽家族。有人以为王莽出自田氏,实是自托,想借 田氏以抬高身价。其实当时改姓王氏的不止王莽一族,上述青州王氏和陈留在王氏与王 莽同出田安之后。西汉文、景帝期间,田安孙王遂居东平陵,生子王贺。汉武帝时,王 贺任绣衣御史,免官后举家迁往魏郡,生子王禁,禁官至廷尉史,公元前71年,王禁生 女王政君,即后来的汉元帝皇后、汉成帝之母,王氏由此发迹。王禁一共生有四女八男, 王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,其父王曼早死。从王莽伯父王凤任大司马起,王氏叔侄控制了 西汉最后四十年的大权,直至王莽建立“新”朝。这期间,王氏子弟皆卿、大夫、侍中、 诸曹,分居要害,遍布朝廷。王氏共出了十侯五大司马,这在中古历史的家族史上是不 多见的现象。王氏家族势力迅速膨胀起来。自王凤任大司马起,王氏子孙一个个飞扬跋 扈,荒淫无度,然王莽却能折节恭俭,勤身博学,疏散家财,收赡名士,博得上下的赞 誉,并且爵位益尊,节操愈廉。在一片赞誉声中,王莽当上了大司马,总揽朝政,一改 往日的言行,加紧篡汉。公元8年,’王莽称帝,国号为新。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;,王 莽实行改制,但不合时宜的改制,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,反而引起了赤眉、绿林农民 起义。公元23年,王莽被杀,更始帝下召大赦“非王莽子孙,他皆除其罪,故王氏宗族 得全”(《汉书•王莽传》)。东汉人王符以为“(王)莽之行诈,实以田常之风!(《潜 夫论•志氏姓》)也就是说王莽的所作所为是继承了田常的风格,由此可见,时至西汉末 年,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齐地文化与关中文化的差异。此后,史书上再难见齐地田氏后 裔的活动。秦、西汉时期,田氏后裔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齐地,西汉中期开始转向关中一 带。
三
秦汉政府持续的大规模的迁徙运动,使齐地田氏后裔中的豪杰不断迁居到秦汉时的 政治中心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,田氏后裔开始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发展。来到关中的 田氏后裔,除一部分仍保留田氏姓氏,有不少因同时来的太多,为加以区别而不得已 “以次第为氏”,还有一些则改姓他氏了,因此,关中地区田氏后裔的姓氏就显得更为复 杂。尽管迁到关中的田氏后裔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社会根基,但他们却牢牢地继承了齐地 田氏的智慧和才能,在新的环境中,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之后,他们很快又出现在西汉 的政治、经济舞台上,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在政治上,汉武帝时有两位田氏后裔官至 丞相,田蚣和车千秋。田蚶是汉武帝亲舅,汉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,其母先嫁臧茶孙仲 为妻,后改嫁长陵(今陕西咸阳)田氏,生田蚣、田胜兄弟。凭借这种皇亲国戚的关系, 田蚡官运亨通,很快官至太尉、丞相,“自此滋骄,治宅甲诸第,田园极膏腴……后房妇, 女以百数。诸奏珍物狗马玩好,不可胜数!(《汉书•田蚣传》)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。 车千秋,“本姓田氏,其先齐诸田徙长陵”(《汉书•车千秋传》)后因千秋年老,上朝不 便,汉武帝特准其乘小车人宫殿中,时人习惯称他“车丞相”,这或许就是他改姓车氏的 缘故。车千秋任丞相在田蚣之后,为相长达十二年!扒镂匏哪苁跹,又无伐阅功 劳”,“然千秋为人敦厚有智”,因此,汉武帝临终嘱其与霍光、金日*、桑弘羊并受遗诏, 辅佐汉昭帝。其子车顺,官至云中太守;褂幸晃惶镅幽,“先齐诸田也,徙阳陵!毖 年非常有干才,被执政大臣霍光看重,迁为长史,出为河东太守,“诛锄豪强,奸邪不敢 发,以选人大司农!(《汉书•田延年传》)故《汉书》的作者将延年放在《酷吏传》。汉 宣帝即位,封其为阳成侯。在经济上,关中田氏更是垄断和左右关中的工商业。春秋战 国时的齐国,带山滨海,工商经济非常发达,远胜于秦的关中。田氏之能取姜氏而代之, 依靠的就是大斗出贷,小斗收进的方法,博得人心的。因此,齐国田氏在政治和经济上 都具有良好的素养。关中田氏继承并发挥了这种天赋,他们在汉初关中的工商经济中,占 据了半壁江山,难怪司马迁说:“关中富商大贾,大抵尽诸田,田啬、田兰!(《史记. 货殖列传》)在《史记•张汤传》中还一位叫田甲的富商大贾,田甲“虽贾人,有贤操。 始(张)汤为小吏时,与钱通,及汤为大吏,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,亦有烈士之风!笨 见田甲并非为富不仁之人。西汉时期关中田氏后裔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, 说明田氏的适应能力很强也很快,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与其在齐地原有的政治、经济和文 化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。关中田氏在西汉中期至晚期处于销声匿迹阶段。
东汉时期,关中地区田氏后裔主要有两支,第五氏和法氏。据《风俗通•姓氏篇》载 “第一氏,其先诸田徙园陵者多,故以次第为氏。第二氏,田广之孙田登为二氏。第三田 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。第五氏,齐诸田之后。汉高祖徙诸田,而有第一至第八氏,汉第 五伦,其后也。第八氏,亦齐诸田之后,田广之弟英为第八门,因氏焉!逼渲械谝、第 二、第三氏,均无事迹。第八氏中有一位叫第八矫的曾为王莽的讲学大夫。第五氏的代 表人物是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第五伦。伦少年时非常狭义,在宗族中很有威信,曾率 人抗击过赤眉军。东汉建立后,第五伦被光武帝刘秀召见并任命为会稽太守,“虽为二千 石,躬自斩草养马,妻执炊爨,受俸裁留一月,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;峄袼咨 牛祭祀,第五伦治之!(《后汉书•第五伦传》)在任鞠躬尽瘁,多有佳绩。伦迁为蜀郡 太守后,以任人知贤而闻名。东汉明帝时官至司空,位列三公,在任期间,反对外戚专 权,逝时年80余。其小儿子第五颉历任郡太守,汉顺帝时为将作大匠。第五伦曾孙第五 种,少年郡中有名,汉桓帝时任兖州刺史,“不避强暴,弹劾中常侍单超兄子匡,降服泰 山贼叔孙无忌,遭单超陷害!(《后汉书•第五种传》)卒于家中。第五种子第五巡,曾 任太尉掾,也是少年有为。第五访是第五伦的族孙,少有学识,为县令,开仓赈济,一 县具治,得到汉顺帝的嘉奖。后任护羌校尉,边境服其威信。第五伦家族几与东汉相始 终,且政绩颇佳。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师从博士京兆人第五元先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不 见第五氏事迹。至唐朝,有京兆人第五琦,曾任江淮度支使,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掌 管大唐财赋十余年,其子第五峰以孝道著称,其兄曰第五华?杉谖迨霞易逶谥泄攀 上是一个绵延长达800余年甚至更为悠久的著名家族。法氏,有传可载的人物是从扶风 (今陕西宝鸡一带)人法雄开始的!胺ㄊ,齐襄王法章之后。秦灭齐,子孙不敢称田,故 以法为氏。宣帝时徙三辅,代为二千石!(《风俗通姓氏篇》)法氏自西汉宣帝时迁居关 中,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期其家族人物均不见史书记载,然“代为二千石”,说明法氏也 是一个官宦世家。法雄曾任青州刺史,为官勤政守法,“长吏不奉法者,皆解印绶去!焙 迁南郡太守,治郡有方,“断狱省少,户口益增!(《后汉书•法雄传》)其子法真“好 学而无常家,博通内外图典,为关西大儒,弟子自远方至者!(《后汉书•法真传》)公 府举荐避而不就,公元188年以89高龄寿终。法真子法衍,曾做过司徒掾等职,衍子即 刘备的尚书令法正。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三辅一带的人不断向益州等方向逃亡,法正 也在此时人蜀投靠刘璋,却不得志,闻听刘备入蜀,法正立即与刘备取得联系,使刘备 得以顺利占领益州。公元217年,法正向刘备献计取汉中。公元219年,刘备占据汉中, 曹操听到此消息后,大吃一惊,说:“吾故知玄德(刘备字)不办有此,必为人所教也! (《三国志•法正传》)220年,法正病逝,刘备为之痛哭不已。夷陵之战,刘备惨败,诸 葛亮无可奈何地说:“法孝直(正字)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 危矣!(同上)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将法正比拟曹操的程昱和郭嘉。法正以后,正史中 不见有法氏人物的传记和事迹。关中田氏后裔的情况大致如此。
四
秦汉时期,田氏后裔在江东主要有三大支脉: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陆氏,吴郡 富春(今浙江富阳)孙氏和吴兴(今浙江吴兴)姚氏。我们先看陆氏。关于击氏迁居江 东的过程有二则记载,一是宋人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载,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田 通,“封于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氏焉!蓖ㄉ,发为齐上大夫,发生二子 万、皋。皋生邕,邕生西汉太中大夫陆贾。万生烈,烈曾为吴令,“即卒,吴人思之,迎 其丧葬于胥屏亭,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”。二是《史记•陆贾传注》引《陆氏谱》:“齐宣 公支子达,食莱于陆。达生发,发生皋,适楚。贾其孙也!绷皆蚣窃芈杂胁煌。通与达, 意同,应是一人,其孙万和皋的后裔都迁到了江东。此后,江东陆氏很快在江南和其它 地区发展起来,除吴郡外,又有颍川支、荆州支、丹徒支、乐安支、鱼圻支、谏议支、侍 郎支等等。谏议支、侍郎支有待考证,很象是以职官命名的分支!逗蠛菏•陆贾传》载 “陆贾,楚人!辈辉仄湎仁篮秃笫赖那榭。从《陆氏谱》中我们得知,陆贾这一支应是 在齐灭亡前来到江南的,因此,陆贾成了“楚人”。有人说陆氏是西汉初迁到江东的,显 然是不对的。陆贾是西汉初年的重要人物,因刘邦以武夫出身夺得天下,对如何治理天 下却毫无经验,于是陆贾给刘邦讲述如何以文武并用的方式来治理天下,并著《新语》十 二篇,供刘邦治天下之用,因此,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和策略主要来自陆贾的《新语》。 陆贾曾出使南越,以其勇气、智慧和舌辩,说服南越王称臣奉汉,刘邦大说,即拜贾为 太中大夫。此后,整个西汉不见陆氏事迹。比及东汉,陆氏人物再现历史舞台,《后汉 书》为陆续、陆康祖孙立传。陆续“世为族姓”,其祖父在东汉初刘秀时任尚书令。虽然 陆贾之后,西汉江东陆氏有所不闻,但从其“世为族姓”这一点上,我们就可知,陆氏 是江东的世代大族。陆续子稠、褒、逢等官至太守,孙陆康亦官至太守,康子俊、尚、绩 官至郎中、太守。从东汉江东陆氏的情况看,陆氏的势力主要是在地方为官,尚没有出 现非常有影响的人物。陆氏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。三国孙吴的陆逊是孙权后期 所依赖的重要将领,曾在夷陵之战打败刘备,官至丞相。由于陆逊的影响力,使其家族 势力得以迅速发展,并奠定了陆氏成为江东土族中最具实力的家族地位,以致东晋南朝 的皇室和一流士族王氏、谢氏也要让陆氏三份。王导曾请联婚姻与陆玩,不想遭到陆玩 的拒绝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见诸于正史的陆氏成员多达60余人。北朝时期,陆氏三世封 王。到了唐朝,吴郡陆氏更是出了六位宰相。东汉以后,江东陆氏的发展水平是齐地、关 中、中原和其它地区的田氏后裔无法相比拟的。
孙氏起源早于陆氏。田完四世孙无宇有二子:常、书。田书为齐大夫,伐莒有功,被 齐景公赐姓孙氏,食采邑于乐安(今山东广饶),子孙遂以孙为姓氏。田(孙)书生凭, 齐国的卿士,凭生武,即兵家之祖孙武。由于齐国内乱,孙武投奔南方的吴国为将军,在 吴国进行了改革,使吴国很快强大起来,并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孙武有三子:驰、明、 敌。明的食邑在富春,“自世为富春人”(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明生膑,即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。孙膑后裔中有在秦汉为官的,但不见正史立传。西汉末,孙膑后裔孙福为太原太 守,因赤眉起义,遂居太原。东汉时,居太原的孙氏后裔又分为清河支和青州支。青州 支即三国孙吴孙权的先祖。孙吴立足江南达60余年,孙吴被西晋灭亡后,孙氏子孙遍布 大江南北,一直延续不断。
姚氏亦出自陈姓。西汉末,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,以奉舜祀。丰子恢,因躲避王莽 之乱而过江居吴郡,改姓妫,其五世孙敷,复改姓姚,居吴兴武康;姚敷生姚信,为孙 吴选曹尚书,八世孙姚僧坦,为隋朝开府仪同三司、北隆公。其二子:姚察、姚最。姚 察官至隋太子内史舍人,生思廉。姚察、姚思廉父子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很高,父子两代 写成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。吴兴姚氏一支迁至陕郡(今河南、陕西一带),唐朝开元时期的 名相姚崇就出自这一支姚氏。姚思廉居长安为官,因此,有人称其为万年(西安)人。唐 以后,分布在江南的陆氏、孙氏、姚氏仍然是人才辈出,枝繁叶茂,绵延不断?梢运, 今天江南的陆氏、孙氏、姚氏主要源自于齐国田氏后裔。
五
中原地区乃是齐国田氏先祖的封国——陈国的所在地。田完奔齐后改姓田氏,但陈 国的后裔仍有大量以陈为姓的。不过本文在这里所说的陈氏,并非陈国之陈氏,而是齐 国田氏后裔中有一支迁回中原复姓陈氏之陈氏。齐王建为秦所灭,其有三子:升、威、轸。 田轸做过楚相,颍川侯。后迁徙到颍川,“复为陈氏”(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。轸生陈婴, 为秦东阳史令。婴生成安君余,余生轨……直至东汉后期,《后汉书》为陈氏后裔陈实祖 孙立传,陈氏响名汉末。东汉末年,陈实出身单微,为小吏,然为人却修德清静,在士 人中享有高名。党锢之祸时,不少人唯避之不恐,实曰:“吾不就狱,众无所恃!弊郧 囚焉。有六子,有名者,纪、谌!案缸硬⒅呙,时号三君”(《后汉书•陈实传》)纪 子陈群,先从刘备,后依曹操,官至司空,录尚书事。陈群在中国历史上所做的最著名 的一件事就是为曹魏制定选拔官吏的“九品官人法”,此法在中古历史上存在长达四百年 时间,后为科举制所取代。两晋时期,陈氏不乏有名者。永嘉之乱。陈氏过江,“有誉江 左”(《三国志•陈泰传注引陈氏谱》)。南朝梁末,陈霸先起兵,建立陈朝(557—589), 后为隋朝所灭。此后,这一支陈氏便在江南各地繁衍发展,与陆氏、孙氏、姚氏一样,成 为江南的一大姓氏。
中原地区还有一支田氏后裔——薛氏,其代表人物是孙吴时期的沛郡竹邑人薛综。据 《三国志。吴志•注引<吴录)》曰;“其(指薛综)先齐孟尝君封于薛。秦灭六国,而失 其祀,子孙分散。汉祖定天下,求孟尝后,得其孙陵、国二人,欲复其封。陵、国兄弟 相推,莫适受,乃去之竹邑,因家焉,故遂氏薛。自国至综,世典州郡,为著姓。综少 明经,善属文,有秀才!泵铣⒕钦焦乃拇蠊又,其后人迁至沛郡而以其封 地取氏为薛,成为当地的著姓。薛综在孙吴官至太子少傅,兼选举。有子名珝、莹。珝官 至威南将军,莹为散骑常待。莹子兼,历位二宫丞相长史。东晋元帝践阼,兼又官至太 子少傅,自薛综至薛兼,祖孙三代傅东宫。
六
《汉书•田叔传》载,田叔“赵陉城人,其先,齐田氏也。叔好剑,学黄老术于乐巨 公,为人廉直,喜任侠!褐刑厥嗄辍辛。其子田仁官至丞相长 史!薄短锕忝鞔吩靥锕忝鳌爸H艘病,以杀伐为治,汉宣帝时为御史大夫。田蚡、田延 年、田广明皆田广的后人。秦汉时期,在赵、郑等地分布的田氏后裔,数量不多,人物 影响也不甚大,故简单示之。
齐国田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,又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宗族,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命 力强,不仅仅是简单的繁衍生存,而是指在历史上的作为。齐国灭亡前,田氏后裔就因 做官、避乱等原因而迁徙到江南、中原和其它地区,关中田氏则是秦汉政府“强本抑 末”政策迁徙所致。秦汉时期,田氏后裔在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,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孙吴和陈朝。田氏后裔的这些表现,与其所受的齐文化的熏陶 是分不开的,同时,田氏后裔又将齐地文化带到他们所迁居的地区,无形中又将齐文化 渗透到全国各地。因此,对齐国田氏后裔的研究,不单单是理清其家族后裔的线索,而 是对地域文化的交流和古代文化的发展的研究。齐国田氏后裔不同于历史上的一般家族, 维系这个家族生命力的是它所具有的文化传统。有人曾说造就一个土财主可以是一夜之 间的事,而培养一个贵族则需要三代人的努力。贵族与土财主的差别在于它的文化渊源 和继承上的差别。本文介绍了秦汉时期分布在各地的田氏后裔中的几支重要姓氏,诸如 田氏中的其它小的、后裔中罕有人物的姓氏,如皮氏、占氏、与氏、献氏、子氏、鞅氏、 梧氏、坊氏、高氏、威氏、五王氏等等,限于篇幅,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。我们深信,通 过对齐国田氏后裔的研究,必将对齐文化的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得以加强。同时,对田 氏后裔的深入考察,也能进一步强化当今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田氏后裔的寻根意 识,从一个方面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。 颖川郡:秦时置郡。此支陈氏,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(田建)三子陈轸。
齐国田氏世系 陈厉公跃——敬仲完——稚孟夷——湣孟庄——文子须无——桓子无宇——厘子乞——成子!遄优獭影住汀腹纭跻蚱搿醣俳赏醯亍逋醴ㄕ隆┩踅 |
|
上一条信息:
和田氏后人有关的成语
下一条信息:
田氏典故
|
|
|
|